中国园林绿化网2010年10月12日消息:今后,北京市新建的教育、卫生、机关单位、公共商业等公共建筑设施有望不再“秃顶”,而是顶着“花草帽子”面世。10月6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称,关于推进立体绿化的工作意见近日将提交给市政府。内容包括,屋顶绿化将如同地面绿化一样,纳入新建公共建筑的设计范畴,成为强制性规定(据10月7日《新京报》报道)。
所谓立体绿化,是指在城市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以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的好处非常明显,如缓解城市大气污染、二次扬尘以及减小热岛效应等。而这些也正是当前各个城市非常头痛的问题。
当前,多数城市的地面绿化覆盖率本来就不高,更别说屋顶的绿化覆盖率了。按照公认的看法,一座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达到50%时,才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我国众多大中城市都低于这样一个标准。《200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9.71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5.6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7%。如果各城市能够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实施立体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将很快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对现有建筑平屋顶面积的30%进行绿化,相当于在北京市中心区又建成了27个紫竹院公园,可提高城市绿量769.8万平方米,使绿地每年滞尘量增加192.45吨,全年吸收二氧化硫量增加3.95吨,大大改善空气质量。
遗憾的是,尽管立体绿化能够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能够大大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少有城市在这方面下功夫。人们更容易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城市的面积在迅猛扩大,而城市绿化覆盖率却在相对下降。在我国各大城市的绿地资源先天不足,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城市绿地大量缩水的情况下,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让屋顶戴上“花草帽子”,应是“补绿”的最好手段之一。可这项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为什么难以有效推进呢?
根本原因在于,建筑屋顶不属于规划绿地,屋顶绿化工作主要靠建筑单位或产权单位自发开展,在既无鼓励性措施刺激,又缺强制性规定约束的情况下,屋顶绿化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因此,北京市拟将屋顶绿化视同地面绿化,纳入新建公共建筑的设计范畴,并成为强制性规定,值得肯定。我们希望北京市的相关规定能尽快出台,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以北京为榜样,让立体绿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个普遍性的强制规定。